首页    工作动态    榆林探索执源治理新路径 做好司法审判“后半篇文章”

榆林探索执源治理新路径 做好司法审判“后半篇文章”

创建时间:2024-09-07 11:25
浏览量:0

8月30日,黄河“几”字弯地区部分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联动协作会议在榆林召开。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执行局局长郝生华与来自陕甘宁蒙晋五省区10个地市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执行局局长及相关负责人同聚一堂,共商深化区域执行联动协作。

 

2023年以来,榆林法院按照陕西省委、榆林市委关于综合治理从源头治理切实解决“执行难”具体工作要求,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举措、确定目标、狠抓落实,探索出一条执源治理新路径。2023年,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13.98%;今年1至8月,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11.19%。

 

创新工作举措

 

榆林法院主动践行“判后答疑+执前督促”新思路,快速打开“诉源治理+执源治理”新方式,持续探索“裁判履于未执”的新路子,做好司法审判的“后半篇文章”。

 

通过构建判后释法释明机制,紧紧围绕裁判文书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正确理解裁判、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提升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通过构建判后督促履行机制,有效整改“空调白判”问题的同时,提高调解案件的当即履行率,坚持做到“谁调判、谁释明、谁督促”。

 

探索建立“执前督促+和解”新路径。榆林法院在执行事务服务中心设立执前督促窗口,成立执前和解工作室,在“执行管家”小程序中设置“执前督促”模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符合条件的民事、刑事涉财执行案件当事人发送《执前督促履行告知书》;通过释明法条、理清义务、告诫后果等方式,让当事人充分认识生效裁判文书的严肃性;通过自动履行或和解方式,将更多执行案件化解在执行立案前。

 

探索建立“执前督促+预处罚”新模式。榆林法院通过发出预限高、预失信、预拘留、预罚款、预审计、预移送追究拒执通知书的方式,对被执行人进行惩罚预警,确保执前督促效果。

 

规范执行建设

 

榆林法院全面采取查封、冻结、悬赏、移送拒执等强制措施,对被执行人形成强大威慑力,提高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针对涉民生、涉小标的、涉金融等案件,常态化开展“驼城春雨”“陕亮执行”等专项执行行动,特别对10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紧盯不放、有效推进、杜绝终本,切实有效解决胜诉当事人急难愁盼问题。

 

针对执行领域顽瘴痼疾,榆林法院全面开展“执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年”专项行动,按照“十个规范,十个提高”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调度监管体系、制度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对执行工作全流程、各方面实行精细化监管,做到以制度促规范、以机制保质效。常态化开展执行异议案件回头望专项执行活动,坚决打击以虚假异议复议为借口拖延执行、阻碍执行、干扰执行行为,有效减少执行衍生案件。成立终本案件团队、研发“两终”案件管理系统、开展“终本出清”专项活动,精准动态规范管理“两终”案件。

 

执行既要体现法律的威严,更要将善意执行、文明执行原则贯穿始终,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榆林法院不超标的查封、不死封企业基本账号、不完全限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出行,对自然人被执行人一律留有生活费,对主动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开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征信记录,促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加强府院联动

 

“多元协同”“执行110”……近年来,榆林法院坚持全面加强政府与法院的工作协调,实现行政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提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榆林法院健全完善府院联动工作机制,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建立“点对点”信息化联动协作机制和“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推动执行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协同”转变;加强对行业管理部门的司法建议,对房地产、金融、教育、土地等涉执行案件类型化问题发送司法建议,促进行业有效整治;健全完善“网格员+执行”机制,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统筹协调、联动处置、快速响应、智能预警功能,构建“执行+微网格”源头治理模式,充分利用基层网格员熟悉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依托市域治理平台,建立起基层综治网格员协助送达、查找当事人、协助财产线索、督促履行、化解涉执信访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做好执行司法救助与相关部门救助、社会救助的衔接配合,简化司法救助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