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靖边县规范建设筑基石 服务人民保平安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靖边县规范建设筑基石 服务人民保平安

创建时间:2025-04-10 10:10
浏览量: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综治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榆林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综治中心的知晓率、满意度,“榆林政法”推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栏,集中展示我市各地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做法和成效,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榆林、法治榆林。

 

 

靖边县规范建设筑基石 服务人民保平安

 

近年来,靖边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以系统思维重构基层治理体系的战略要求,按照“资源整合、业务融合、服务大局”的原则,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立足社会治理新形势,聚焦群众诉求多元化、风险隐患复杂化等现实挑战,着力破解基层综治中心职能虚化、资源分散、运转低效等突出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规范场所设置

 

根据3月29日至30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精神,靖边县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结合工作实际在原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区域,优化了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四个中心设置,确保“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服务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真正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实战平台,让“小中心”带动“大平安”,以“小切口”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大文章”。

 

规范部门入驻

 

为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县综治中心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5家单位常驻,住建、卫健、工会、妇联、法学会等单位按需轮驻,实行窗口式服务,保障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苦有地方诉,让综治中心切实发挥为群众说难事、解愁事、办实事的职能作用。

按照2024年11月中央政法委联合11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靖边县综治中心以不断强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巩固更高水平平安靖边建设的根基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在调解工作中协调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劳资纠纷调解,联动衔接行政、法律、经济等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减少诉讼,防止矛盾激化发生恶性事件,把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规范职能发挥

 

对确实无法通过调解解决的重大纠纷,按照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原则引导当事人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由政法单位直接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的“一站式”和“零距离”延伸,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传统矛盾调解和法律服务的基础上,靖边的阳光赋能依托县心理协会等专业团队,选派2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进驻,倾听群众心声诉求、解决群众心理困惑,对各类人群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在全县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过程中引入心理学技术支持,改善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以“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平安和谐”为宗旨,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一以贯之。

靖边综治工作始终着眼政治考量、人民立场、法治属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作用,推动解决跨部门的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事项。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运行,“一个中心加强管理、一支队伍融合协作、一套机制考核落实、一个系统上下贯通、一张网络承载业务”,在做实基础,做强基层的同时,积极筹措完成了全县综治中心综治视联网100%覆盖,具备中、省、市、县、镇、村五级视频会议同步联动功能,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可视化扁平指挥调度。

在全力推动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全县16个镇、1个街办、1个国营农场均实现了“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目标,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站实现镇级全覆盖,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已入驻7个镇(街),成功打造了海则滩镇“乔乔话当面说”、杨桥畔镇“老李拉事室”、张家畔“老砖茶”矛盾解纷工作法等亮点典型,成功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涉众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