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创特色 重实效 争一流——榆林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述

创特色 重实效 争一流——榆林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综述

创建时间:2023-01-20 10:25
浏览量:0

榆林市坚持全面建和特色创相结合,近年来,创新推出了“五级五长包户制+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入库服务管理+三见警社会面巡逻防控+陕甘宁蒙晋平安边界建设+三项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的具有榆林特色、符合能源型城市特征的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试点城市建设强力推进。

 

 

“五级五长制”治理更精细

 

榆林市创新推出“五级五长制”,在楼宇小区、平房片区、商业街区、移民搬迁区、农村村组,分别建立片长、社区长(行政村村长)、网格长(自然村村长)、楼栋长、楼层长,实现市域末端治理更精准、服务更精细。

 

榆林市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级五长”的通知》,按照“全域覆盖、不漏一人”的要求,规范建立“五级五长”台账,落实下延一级建立微信群、设立公示牌等要求,实现“五级五长”全方位、全覆盖,“五级五长”及时将政策传达到位、情况摸排到位、服务提供到位、矛盾化解到位,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

 

目前,榆林市在3134个楼宇小区、3062个平房片区、3506个商业街区、29个移民搬迁区、7766个农村村组共组建“五级五长”173819人,累计为群众办实事81492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36792处,化解矛盾纠纷23574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重点人群管理无盲区

把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作为维护全市政治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榆林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入库服务管理的意见(试行)》,明确“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类”“黄赌毒类”等8类重点人群,确保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无死角。

 

按照“民警+社区”“村组工作人员+特定关系人”方式,榆林市建立完善重点人员动态摸排工作长效机制,摸清人员底数,确定服务管理层级,完善工作档案,落实经营预警、查证稳控、帮扶救助、教育转化等责任,为提高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该市实行分级分类入库服务管理,对精准入库的重点人员坚持归口负责、属地管辖、跟踪服务、动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分级分类,实现重点人员信息归集及时、风险研判准确、服务管理到位。

 

按照“各级政府主导、牵头部门主力、其他部门联动、社会各界策应”的原则,榆林市健全完善了公安、司法、信访、卫计等部门和街办(乡镇)、村(居)委等共同参与的重点人员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重点人员帮教、帮扶措施,关注和解决好重点人员住房、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生活困难。市、县党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督导检查作用,推动重点人群摸排、入库、服务、管理和问责等环节的落地落实,形成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强大合力。

 

 

“三见警”成为平安建设亮丽名片

 

围绕平安榆林建设目标,榆林市强力推进“三见警”工作新机制。“三见警”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1%、17%,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人民群众高度赞扬,成为平安榆林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榆林市委、市政府将社会面巡防“三见警”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亮点予以推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该市充分发挥“三见警”小快灵特点,将“三见警”与指挥调度高度融合,指挥中心与全市179个派出所实时互动,实现就近警情精准调度处置、现场情况实时反馈、呼叫增援一网触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该市全面加强对夜市、广场、繁华街区等重点部位的巡逻防控,让“警察常见、警车常在、警灯常亮”成为常态,2022年,共抓获现行违法犯罪293人,预防处置各类纠纷1774起,为群众提供求助、救助252次。全市还组建了1.3万余人的“驼城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伍,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200余处,形成了良好效果。

 

 

陕甘宁蒙晋共创“平安圈”

 

榆林市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山西省吕梁市、宁夏银川市等7市19个(旗)县相邻。近年来,榆林市积极探索与周边毗邻地市建立“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平安联创方式,倡导并实施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平安建设协作战略,组织召开第一届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平安建设工作协作交流会,与毗邻地市在警务、信息网络、道路交通、社会治理等8个领域建立协作制度,为区域平安创建贡献了力量。

 

榆林市公安局与相邻地区建立了陕甘宁蒙晋反恐区域协作机制、跨区域联防联控新机制,建立重大活动安保协防和信息互通机制;建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联席议事机制和三级人民调解合作机制,建立人民调解协作平台,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不断提高边界矛盾调处效率。榆林市各县市区与协作区域共同推进文体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火灾隐患、防洪防灾、环境卫生等联合巡查。该市检察院与吕梁市检察院、忻州市检察院及沿黄河的十三个县区检察院共同制定了《关于开展“黄河母亲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确保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全力化解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

 

榆林市紧紧围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细化梳理21项涉稳风险、14项安全生产领域隐患风险,聚焦常态化矛盾纠纷化解,健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化解”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分析研判,榆林市梳理确定了“明盘”整治、能源保供、房地产等21个方面涉稳风险,将21项涉稳风险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四色”分类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共发送9份风险提示函,成功处置化解了出租车行业风险等一批风险事项。

 

榆林市紧盯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14个领域,全面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成立14个领域核查组,形成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出台危化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标准等20余项制度;建立大排查整改台账和极高风险隐患整改台账,将大排查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季度和年度考核,严格考核问责。按照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原则,全市共成立1000余个核查组,动员5万多名工作人员深入开展煤矿、危化和道路交通等14个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

 

榆林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组织,在乡镇社区两级设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累计建成人民调解委员会5964个,共有人民调解员20612名;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整合“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形成了“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结”闭合机制,及时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创新推出了绥德县满堂川“说事堂”、清涧县“范婶说事、李叔帮忙”等一批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