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深耕诉源治理法治沃土 构建多元解纷崭新格局

深耕诉源治理法治沃土 构建多元解纷崭新格局

创建时间:2023-08-25 10:25
浏览量:0

      近年来,榆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城乡社会治理“七联七制、双十二举措、三同步三融合”为底座,着力构建专职化、多元化、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体系,努力实现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全力筑好筑牢平安榆阳建设“第一道防线”。


创新机制体制,构建多元解纷体系


      聚焦矛盾纠纷产生、发展、演变三个阶段,紧盯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关键环节,在面上创新建立“256”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体系:“2”就是线上受理平台和线下调处平台,“5”就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行业调解的五调联动,“6”就是强化组织、健全队伍、规范制度、提升服务、落实资金、严督实考六大保障,全面形成了矛盾纠纷“发现—研判—流转—处置—反馈”工作闭环;在诉源治理上创新建立“1+5+N”诉源治理工作体系,利用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整合区级政法各单位、各行业部门、各社会组织力量,打造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统筹资源优势,打造多元解纷平台



      建立三个类型的调解平台:一是综治中心。着力提升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统筹资源能力,在区级层面整合了法院诉调对接、公安机关公调对接、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行业部门、群团社会组织、保险、公益服务等多方力量入驻综治中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层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二是全科网格。全区共划分一、二、三级网格3603个,推行“五级五长+全科网格”、“警格+网格”并网运行机制,推动4.7万名“五级五长”、7000余名“驼城义警”全部进入3164个三级网格,深度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一步预防、减少、分流、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全力打造好区级诉服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三个中心,把调解贯穿案件诉讼全过程,在调解过程中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全面推行“浦江经验”。

 

凝聚社会力量,组建多元解纷队伍



      调解平台建好以后,调解队伍建设就成为关键,着力抓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支调解力量建设。人民调解队伍方面,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470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2个、律师调解室3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6个,选聘人民调解员1508名,全区31个乡镇(街道)和408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行政调解队伍方面,在劳资纠纷、物业管理、道路交通、金融借贷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建立专业调解组织,让行业性的矛盾纠纷问题由专业的人员组织预防化解;司法调解队伍方面,在区级诉服中心设置保险纠纷、道路交通、婚姻家庭、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5个司法专业调解室,成立一名法官、两名书记员、N名人民调解员组成的“1+2+N”司法调解团队。同时在各基层法庭建立法官联络点,让基层法官主动联系乡镇、联系企业,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提供司法指导援助。今年以来,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95件,化解率达到98.71%。


强化诉源治理,探索多元解纷机制



      探索构建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协调、联动化解长效机制。选派2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区法院诉服中心和基层人民法庭,让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无缝对接,联合起来开展诉前调解;选派8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与保险公司、交警支队共同调解处理交通事故案件;选调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区信访局接处信访案件,合力调解各类信访矛盾问题;选调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区工商联,开展经济商事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激发基层活力,创新多元解纷方法
 


      全区各乡镇街道依托现有的平台、人员、机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方式方法。比如明珠路街道依托全科网格平台,建立“三长”包抓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机制;镇川镇结合本土“议事堂”文化,打造出以“双六模式”、“四个三工作法”为代表的矛盾纠纷化解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鱼河镇探索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到多元调解工作中,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马合镇组织由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镇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调解工作队伍深入伙场一线,化解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榆阳区通过构建多元解纷工作体系,打造多元解纷工作平台,组建多元解纷队伍建设,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创新多元解纷方式方法,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稳控在基层、化解在基层。